宁波中考网
宁波站
快捷导航   宁波中考政策指南   2018宁波中考大事记   历年中考分数线   热门中考资讯   小道消息   历年中考真题及答案   历年中考作文大全   重点高中   返回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中考宁波站 > 重点高中 > 鄞州区 > 正始中学 > 正文

宁波鄞州区重点中学:正始中学简介(2)

来源:宁波中考网整理        2013-09-05 20:37:08

说两句

  •   鄞州正始中学校史

      (1931—2004)

      正始中学是鄞州历史最悠久的一所农村普通中学,具有光荣的历史和优良的传统,前身为宁波(鄞县)高级工科中学(浙江工业大学前身之一)附设初中,于1934年独立,定名为鄞县私立正始初级中学,原校址宁波江北岸泗洲塘。抗战时期,首迁横溪,再搬甲村,战后在横溪正式落户。1956年国家接办,先后易名为鄞县第二初级中学,鄞县(宁波)横溪中学。1994年12月恢复正始中学原名。从甬城到横溪,风风雨雨,坎坷曲折,几度沧桑,几度迁校,一代又一代的正始人,为正始的生存、发展和雄起,历经七十余年的艰苦奋斗,终于使学校跨入省级重点中学行列。

      校兴修史。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尊重事实,尊重历史,按编年体形式,是非功过,秉笔直书。

      溯 源 宁 工

      (1931—1934)

      上溯1931年,宁波(鄞县)高级工科中学(以下简称宁工),为确保学校生源,4月26日经校友会大会决议于1931年8月起附办初级中学一班。推选陈屺怀等七人负责筹集经费,报请鄞县县政府转呈浙江省教育厅核准,先后二次招收初一新生37名,于8月25日正式开学,是为宁工附中成立之始。宁工校长王诗城兼任校长,聘请王兴邦为初中部主任,襄助校务。附中校舍即工校校舍,高工和附中学生全部寄宿,关于宁工校舍当时有个顺口溜:“工业学堂,棺材洋房,进门礼堂,后面厂房,外边姚江。”。

      1932年,宁工附中决定继续招生,逐年增添设施。5月成立校董会,陈屺怀、林端辅、赵芝室、冯度、马涯民、冯蕃五、屠士恒、刘元瓒、冯中銞、张崇祉、张屏庵、曹孝葵、王诗城、戚才敏、周嘉后、范履吉、王诗塘、姜韬、王兴邦、周维畅、吴理卿等21人为校董,推选陈屺怀为主席校董,冯度、冯蕃五、王诗城、戚才敏、周嘉后为常务校董。王兴邦仍为初中部主任,招收初一新生115名,初二插班生14名。

      1933年4月,校董会增选张莼馥、俞佐宸、朱旭昌、陈南琴四人为常务校董。5月成立宁工附中建筑校舍添置设备征募委员会,开始征集募捐款,8月举行新校舍奠基礼。据第二期校刊所记:“本中学自民国二十年新开办以来(指附设初中时期)两载于兹,学生由35人增至224人,班级由一级一班增至二级五班。”附中渐成规模,但早期所招学生均为男性。当时学生戏称:“只有罗汉,没有观音。”到1938年才开始招收女生。是学年招收初一新生112名,插班生9名。

      12月,全体校董会改选周宗良、俞佐廷、俞佐宸、朱旭昌、张莼馥、陈南琴、冯威博、冯蕃五、王诗城、戚才敏、周嘉后等11人为常务校董。

      12月15日,宁工附中新校舍落成。新校舍座落在宁波江北岸泗洲塘,为一字形二层楼房建筑体,共17间,紧靠宁波高工,仅一篱之隔,东面毗邻英国基督教会办的斐迪中学。校址占地约4亩。建校初,校董会捐田144亩作为校产,常务校董周忠良捐款7000金。宁工校友也纷纷解囊捐款,其中王兴邦先生三年共捐款1096元,为宁工校友之最。

      宁工附中为正始中学前身,王诗城校长主政宁工兼任附中校长,具体谋划、扶持,使附中不断发展壮大,为正始中学诞生完成十月怀胎,功不可没。

      诞 生 甬 城

      (1934—1937)

      1934年4月29日,宁工附中全体校董会以宁波高工下年度收归省立不能照旧附设初中,决定分离独立,确定校名为鄞县私立正始初级中学,并以原负责校友陈屺怀,林端辅等21人为设立人另组校董会,呈请鄞县县政府转呈浙江省教育厅立案。8月5日,新校董会成立,推选周宗良为董事长,选聘范履吉为校长,聘请祝福龄为教务主任,王兴邦为事务主任,训育主任由范履吉校长兼任。从此,正始中学正式诞生。

      学校定名“正始”是为了纪念陈训正(字屺怀)先生。“本中学由工校而产生,工校之得以艰辛维持迄于今日,胥由陈校长训正屺怀先生之力,吾人饮水思源,不能一时或忘。此次本中学独立以后,定名正始盖即纪念陈先生也。凡吾工校校友及正始诸君子均应知此命名意义。”“诗城以初中成立以来,风飘雨摇,其得以支持不坠者,其功实由陈屺怀先生吾师训正始,因与校友协议而命名正始。”(摘自王诗城先生《由工校附中改组为正始初中》和《正始独立之前后》二文语)这就是正始命名的由来。为纪念董事长周宗良赞助之功,正始初中宁波第一校舍命名为“思周堂”。

      正始中学虽脱离宁工而独立。但社会人士,仍以为正始与宁工仍是名义上之分别,其送子女入正始求读,大都怀有一种毕业后升入高工之志愿。且正始教职工,绝大部分为旧日宁工校友,不但办事精神仍本旧贯,就是作息形成亦无二途。正始仍以宁工校庆日12月14日为学校纪念日。

      正始独立伊始,立即确立校训,创作校歌,制作校徽。

      鄞县私立正始初级中学校训为:“忠信笃敬”。

      鄞县私立正始初级中学校歌为“正始颂”。歌词:“有生之初,童童蒙蒙。履端于始,惟学是从。忆本校之始创兮,实附庸于宁工。顾睹名而思源兮,更难忘于陈公。化育时雨,融沐春风。巍巍大国,蒸蒸日隆。纪独立于斯兮,应发愤而自重。争发扬光大兮,祝前途之无穷!”

      鄞县私立正始初级中学校徽为三角形,兰底白框,上方校名“鄞县私立正始初级中学”白色仿宋体自右至左排列,下方圆内银色银字,书校训“忠信笃敬”(篆体)四字。

      正始中学诞生于民族危亡之秋,当时正值日军侵略中国。不久爆发“一、二八”松沪战争,日军随时有侵入宁波的可能性,县防空指挥部时发防空警报声,日机在上空盘旋,居民们人心惶惶,有的逃难去乡下。学校高举抗日爱国教育大旗,校园内人人高唱抗日救亡革命歌曲——《大刀进行曲》、《到敌人后方去》、《大路歌》、《毕业歌》……,排演街头活报剧——《放下你的鞭子》,师生投入到抗日救国的宣传洪流。

      正始中学一开始就以治学严质量高闻名于社会,首届学生16人,第二届31人在全省毕业会考中,成绩十分注目,数学成绩列全省前茅,教学质量可与当时宁波几所名牌中学媲美。自此声誉鹊起,学生猛增,生源遍及宁波、鄞县、奉化、象山、慈溪、余姚、镇海等地,成为当时宁波著名的私立中学之一。

      1937年初,省教育厅厅长许绍棣来校视察,他虽为范校长复旦同学,却盛气凌人,以学校不建立党、团组织(国民党、三青团)和活动为由,加罪校长,予校长以警告处分,范校长迫于许某淫威,愤而辞职。接着陈积骅出任校长。

      辗 转 鄞 南

      (1937—1946)

      正始的创办和发展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息息相关,历经坎坷,四度迁校。1937年4月,日寇大举入侵,校长陈积骅为师生安全计,是年8月学校迁至横溪,借用王氏宗祠之上祠堂(伦叙堂),下祠堂(珠树堂)和下庙(楼将军庙)、下庵、中街庵等公共场所开学上课。学校以下祠堂为本部,一年级住在上祠堂,楼上是宿舍,楼下是教室,祠堂正殿是饭厅,二年级在下庙,三年级在下祠堂。以西山脚下牛场头为临时操场。学校设施简陋,师生生活艰苦,学生睡地铺,食素餐,点煤油灯上夜课,但全校师生齐心协力坚持敌后抗日救亡教育,琅琅书声与溪流共鸣,悠扬弦歌绕青山回荡,校园生活虽苦犹乐。

      由于学校坚持抗日救国,坚决反对敌伪奴化教育,深得爱国家长支持,横溪地区及周边各县家长纷纷送子女前来求学,学生人数最多时达500多人,仅据1939年同学录实载数就有497人。因此挽救了一大批不愿接受奴化教育的失学青年。于是1940年秋在离横溪五里之远的栎斜村开设分部。栎斜分校设在下畈村河对面的杨家词堂内。栎斜分校只有一个班级(初一),全班30来个同学,学生来自奉化、象山和附近三、五十里的村落,大部分是寄宿生。戚昌浩为栋斜分校主任。课程设置重点是语文、数学、英语,没有音乐课、体育课。教师到分校上课,为节省时间都骑驴子。栎斜分校开设不到一年,日寇占领宁波,被迫匆忙解散。

      1941年,宁波沦陷,日军进驻横溪,为抵制日伪奴化教育,学校又迁至甲村,改名为“甲村补习学校”,以便于隐蔽。当时全校师生不但精神上朝夕惴惴,物质生活上也清苦不堪。没有校舍,借用甲村王氏六房祠堂、十二房祠堂,二个祠堂既是教室又是寝室,又借用甲南小学部分房屋作为女生宿舍。学生生活清苦,吃的是青菜豆腐,油水很少,晚上八人围坐一桌,在菜油灯下上夜自修。早晨天蒙蒙亮就起床,到稻田边、牛车盘旁或大树下,背诵语文和英语,学习刻苦勤奋。在这特殊的年代,特殊的环境中,正始中学为国家、社会培养一大批出类拔萃的人才,仅以1943年一届毕业生的不完全统计,有正教授级高级人员6人,其中三人(伍柏麟、祝世华、戚昌瀚)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1945年8月,抗战胜利,学校迁回宁波,由于泗洲塘校舍被日伪拆毁,暂借宁波商校上课。第二年商校复课,正始中学在宁波无巢可归,不得不考虑重返横溪。

      抗战时期,学校高举抗日救亡大旗,反对奴化教育,谱写了一页页光荣的历史篇章。学校成立了抗日救亡社会执行委员会,陈积骅校长亲任委员会主任。生化教师姜韬按省教育厅通知于1937年去浙江大学参加防毒训练班,回校后指导群众防毒和卫生宣传。学校在教学之余,不失时机开展抗日宣传活动,如图片展览、短剧演出、街头说唱,都博得群众好评。据1944学年统计:抗战宣传10次、化装表演2次,通俗演讲2次,壁报30期,成绩展览2次。美术教师王缙章所作的《难民图》激起了人民同仇敌忾不愿做亡国奴的民族之魂,社会评价很高,获宁波地区创作优秀奖。学生以笔杆为武器,为抗日救亡大声呐喊。1938年出刊的《正始学生》第二期(此书保存在宁波市档案馆内)载有学生抗日救亡文章14篇,其中有郭尚浩的《抗战是我们民族的出路》,郑增福的《自卫抗战》,屠崧德的《怎样抗敌自卫》,范炳鑫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张锡琨的《抗战时期中学生应有之努力》等文章,反映当时学生抗日爱国的热情。同时学校还热情接纳抗日革命烈士子弟免费入学。抗战胜利后,正始学生在宁波演出《接收大员》,触怒伪专员俞济民,40余名学生在马棚被关押一夜,领队老师孙婴被拘留一星期。

      自1937年至1946年,学校在极度困难条件下,四度迁址,王兴邦先生负责落实迁校的具体事务,千斤重担,一身肩挑,历经艰辛,克服重重困难,护正始于襁褓之际,挽狂澜于危急之秋,使学校教学不辍,功莫大焉!

      落 户 横 溪

      (1946—1956)

      1946年2月,学校重返横溪,再创新业。聘请老校董宁波旅沪著名人士魏伯桢为董事长,新聘上海巨商黄如良先生和鄞南乡贤王廷赓先生为经济校董,筹划另建新校。王兴邦先生为筹建新校殚精竭虑,沤心沥血,以王氏族人名义,慷慨捐献良田30亩作为校舍基地,多方筹集经费。是年,祝福龄先生离校,在上海筹组正始旅沪校友会,自任筹备会总干事,并向学校赠送挂钟一只。

      1947年在下祠堂对岸建中式楼房4间,楼前左右各有1间小屋,围成小院,取名“始一舍”。1948年初又筹建“正始楼”,兴邦先生在魏伯桢董事长的支持下,又多次赴沪向校董们筹募资金,共计筹得旧币4亿多元(折合谷价约15万斤),加上往日的储备和全校教职工捐献,基建资金尚不足数,于是兴邦先生又捐上他的全年薪谷一万斤。建造正始楼,黄如良经济校董捐资最多,占全部捐款的二分之一,并无偿装备全部玻窗。钱聿棠先生亲自监工。

      1948年10月11日,举行正始楼落成典礼,宁工校长王诗城和上海几位校董莅校。董事长魏伯桢在致词中指出:“目前各地区的教学质量,沪校不如甬校,甬校不如乡校。正始中学几遭困难挫折,幸赖各位校董鼎力资助,更有兴邦先生及诸位老师辛劳奔波,坚持办学,终于挽狂澜于危急存亡之秋,实为正始中学的顶梁支柱,其功绩永不可没”。兴邦先生提议为改善学生住宿条件,拟建20间学生宿舍,预计需4万金圆券(折谷50万斤),得到校董会同意,决定1949年春筹集资金尽早开工。可惜当时社会经济每况愈下,几次奔走筹款,一无所获,建造学生宿舍计划终成泡影。那年学校办学经费也发生了严重困难,兴邦先生毅然开仓济校,把家里多余的粮食献给学校,补充办学经费,49届毕业的几个学生,至今还清楚记得当年去先生家抬谷的情境。

      1949年5月,宁波解放,接着人民政府接管了学校。是年10月28日,鄞东中学数十名学生在李国华先生带领下并入正始中学,由此鄞东中学成为正始发展长河中的一条支流。

      鄞东中学创办于1947年秋季,校址鄞东五乡碶大桥头蛟碶村。校董傅庭绪,五乡碶回江里人,上海实业家。校长沈明才,鄞东梅墟人,早年毕业于金陵大学,抗战时期曾先后任国民党鄞县县党部和丽水县党部书记,口碑颇佳,解放后曾任宁波市民革顾问和市政协常委,1988年故世。

      鄞东中学全盛时期有学生300人左右,1949年解放舟山期间,为免遭敌机轰炸,学校迁至云龙碶顿岙回龙寺。因社会政治变革及其他种种原因,学生人数急剧减少,办学经费困难,学校难以维持,由宁波地区文教处处长阎锡轮协调,并入正始中学。

      新中国成立之初,王兴邦、桑文磁同被选为鄞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委会常委,后桑文磁又被选为宁波地区人大代表。

      1949年冬,学校建立了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学生张学飞任团支部书记。

      1950年春天,正值社会政治变革时期,作为私立的正始中学,校董会名存实亡,很难募集到经费,同时学生人数骤减,由270多人一下子减少到84人,学费收入大幅度下跌,学校经费严重短缺。为共度难关,教师工资减到只有原来的八分之一。但正始情结把老师凝聚在一起,姜韬先生谢绝象山中学、上海同济大学附中等校邀聘,桑文磁先生谢绝宁波效实中学聘任,还有周振岑、钱聿棠、陈伯持……等老师誓与苦撑正始危局的陈积骅校长、王兴邦先生一起在濒临生死存亡的正始中学同舟共济,患难与共。充分表现了正始先贤和前辈的献身精神。

      1950年7月,横溪区公所根据上级“不停办一个学校,不减少一个学生”的批示精神,充分发挥群众办学力量,组织成立鄞县私立正始初级中学教育委员会,由当时横溪区区长李朝山任主任,学校领导和区内各个中心小学校长为委员。

      是年全国掀起抗美援朝运动,正始优秀学生任与贵、徐一新、朱百川等毅然参加志愿军,并在朝鲜战场立功受奖。

      1951年2月27日,王兴邦先生含冤离世,这是正始中学最黑暗最悲痛的日子。兴邦先生鞠躬尽瘁,一生完全、彻底地献给正始中学,是正始办学的最大功臣,没有兴邦先生,就没有横溪的正始中学。兴邦先生英年蒙难成为正始历史上最大的冤案。

      1951年上级派来蔡振汉来校指导帮助工作。是年秋季毕业生蒋学飞、吴良骥、张耀澄、陈志蕴、董孝成、周安贡、张德忠7人首次参加军事干部学校学习,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输送优秀人材。后张学飞为北京某航空学校政委,吴良骥为某装甲师师长、张耀澄为广州军区广州医学高等专科学院院长、大校、主任医生,陈志蕴为宁波妇儿医院副主任医生。

      1952年夏,学生会主席王庭松出席浙江省第一届学生代表大会。是年7月16日至9月16日,全校教师赴杭州参加华东革大浙江分校第9期思想改造学习班,姜韬先生被评为宁波地区唯一的一等优秀教师。同年县文教科调入一批青年教师,充实了教师队伍。

      1953年一代名校长、名教师陈积骅调离正始中学。陈积骅校长毕业于北京大学数学系,治学严谨,管理有方,主政正始17年,在极度困难时期,把全体教师凝聚在一起,同心同德,学校教学质量高,成为当时宁波地区著名的私立中学。陈校长本人是宁波数学界权威,与效实中学蔡尊祜齐名,被誉为“陈几何”。

      是年,学校15名春季班学生提前半年毕业,童中焘、应启瑞、任孝华三人报考省立宁波中学,当年全省报考宁波中学有1500多人,仅录取高一新生300名,结果正始3名考生全部录取,录取率为100%。现在童中焘为中央美术学院名教授,应启瑞为浙江万里学院院长、教授,任孝华为西安交通大学教授。仅此一例,足可见当时正始中学教学质量之高。

      接着陈伯持任校长,后又调整旧的领导班子,由陈惠卿任学校负责人。1954年8月施宝凤任副校长,后因故未到任。

      1955年春,俞育晟任副校长,主持学校工作。是年底,初三学生俞增礼、史剑声(现名史文熊)服从国家需要,投笔从戎,光荣服兵役。退伍后俞增礼为上海七0八研究所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副书记、高级政工师,史剑声为上海社会科学院编辑、记者、副编审,两人文学作品颇丰。

      易 名 春 秋

      (1956—1994)

      1956年7月,鄞县人民政府发文,正始中学由私立转为公立,易名为鄞县第二初级中学,1958又易名为鄞县横溪中学,1959年1月鄞县建制撤销,并入宁波市,学校又改名为宁波市横溪中学,1962年2月,国务院批准恢复鄞县,又复名鄞县横溪中学,直至1994年12月,学校60周年校庆恢复正始中学原名。学校易名岁月长达38年,其中以横溪中学为校名达36年之久。

     

       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百万名校真题直接下载!>>点击查看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中考网微信
      ID:zhongkao_com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高考网微信
      ID:www_gaokao_com

    热门推荐

    热门专题

    • 2023中考真题答案专题
    • 2023年全国各省市中考作文题目汇总
    • 2023中考查分时间专题

    [2023中考]逐梦前行 未来可期!2023中考特别策划

    [2023中考]2023中考分数线专题

    中考报考

    中考资讯

    中考政策

    志愿填报

    中考体育

    中招计划

    中考分数线

    中考备考

    中考真题

    中考模拟

    中考说明

    中考作文

    中考复习

    初中资源

    初中语文

    初中数学

    初中英语

    初中物理

    初中化学

    中学百科

    重点高中

    宁波中学

    效实中学

    鄞州中学

    兴宁中学

    镇海中学

    北仑中学

    初中试题库

    期中试题

    期末试题

    月考试题

    单元测试

    模拟试题

    中考压轴题

    工具大全

    中考报考时间

    中考分数线

    中考成绩查询

    中考满分作文

    中考志愿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