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中考宁波站 > 中考报考 > 家长头条 > 正文
来源:中考网整合 作者:中考网编辑 2017-09-25 16:05:35
有的学生记笔记记很多,为何成绩还没有明显提升?
这是因为记笔记只是复习巩固环节的开始。记笔记记得多,说明学生态度很认真,这非常值得肯定。我也特别喜欢勤奋的学生,很想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成绩。不过,他们需要优化学习方法,调整学习节奏。
学习流程可以被大致分解为“预习—上课—练习—复习”,大多数学生在复习环节做得很不到位,从而达不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复习,并不是指临考前的突击复习,而是指每天每周的整理巩固。
会学习的学生,每天都会回顾当天所学,梳理知识,总结技巧,这是独立思考的过程,这是吸收消化的过程。上课时,学生主要是跟着老师的节奏走,学生是一个信息接受者的角色。复习时,学生会把当天所学和之前所学建立联系,收集、整理和加工信息,学生是一个主动总结者的角色。
复习过程中,学生会对概念和知识再挖掘,并迁移和运用,学生会打破章节甚至是学科的限制,将不同的规律和原理进行重新组合,形成新的体系和结构。所谓的举一反三和触类旁通,就是在复习总结中实现的。比如,某节数学课中,我给我的学生提供了一个类比的例子,在这道题目中,线段的组合,被类比为化学反应中粒子的重新排列组合。我很希望我的学生能掌握这项技能,并超越我。
我说了这么多复习的好处,那和笔记有什么关系呢?
事实上,在复习过程中,学生利用课堂笔记,就可以快速回忆起老师的引导过程,甚至能还原老师讲解时的情景。记好笔记,就能保证复习时不遗漏重点;记好笔记,就能保证上课时未听懂的部分,能够被重新思考和解决。
课堂笔记,提供了线索,帮助孩子能抓住重点,顺藤摸瓜,理清思路,从而使得学习效率大大提升。在我看来,课堂笔记只是复习巩固环节的开始,课堂笔记记多少并不重要。我们该关注的是孩子每天的课后笔记,更准确说,应该是总结笔记。
会学习的学生,每天会做好课后总结,并把自己的整理、思考、拓展、新的疑问记在笔记上。这一招,就足以使得自己保持领先。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因为没有每天复习巩固的习惯,没有课后总结笔记,所以,每天就落后了别人0.1分。0.1分,确实不多,但是,10天就是1分,300天就变成30分。荀子说得好,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记再多,不复习,则事倍功半。
我很希望学生们能重视复习,并拥有一本属于自己的总结笔记本(心得本)。
初高中时,做完一天的作业和练习后,每天晚上睡觉前,特别喜欢做一件事情:闭上眼睛,静坐调吸,将当天所学的内容,像放电影一样在脑海里回顾一遍。
“放电影”的方法,并不神秘,简单易行:
1.画面回忆。通过情景演绎的方法,努力在脑海中还原课堂上的图像和声音,在这个过程中,将老师一节课40分钟的信息量,压缩成30秒到3分钟的信息量。在回忆时,我会挑选印象较深、有意思的学习片段,将其连接在一起,就像电影剪辑一样,将当天所“拍摄”的素材,进行选择、取舍、分解与组接,形成连贯流畅的作品。
2.尝试回忆。回忆的过程中,不能打开课本和参考书,只凭自己的记忆进行回放,遇到疑问的地方可以写在本子上,先写个问号注明下,等“放电影”结束后再去寻找资料,进行补充。(尝试回忆法,下次再展开)
3.思考痕迹。放电影时,一定要勤动笔,边回想,边写在本子上,留下自己当天的思考。在我学生时代的理解中,日记是心情的记录,而“放电影”整理的东西是理性的片段。本子上的内容,可以是文字,可以是图画。这是写给自己看的,并不是要完成家长和老师制定的任务,表现形式上当然可以天马星空,自由跨越。现在想想,我当时画出来的东西,其实就是“暴走漫画”的节奏阿。
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百万名校真题直接下载!>>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