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中考宁波站 > 初二年级 > 期中试题 > 期中信息 > 正文
来源:中考网整合 作者:中考网编辑 2017-09-18 14:57:06
20.戊戌变法运动的实质是(C)
A.光绪帝与慈禧太后的斗争B.开明地主与顽固官僚的斗争
C.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的斗争D.西方文化与传统儒学的斗争
21.戊戌变法运动突出的历史功绩在于(D)
A.挽救民族危亡B.推动政治改革C.发展社会经济D.促进思想启蒙
22.他是20世纪中国走在时代前列的第一个伟人,他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他毕生致力于资产阶级共和国道路的探索。他是(B)
A.林则徐B.孙中山C.毛泽东D.邓小平
23.被称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巨变的是(C)
A.辛亥革命的胜利和中华民国的成立B.洋务运动开始了中国的近代化
C.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D.五四运动的发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
24.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成立后开始采用民国纪年,一位老人出生于民国23年,请问他出生于公元多少年(A)
A.1934年B.1936年C.1938年D.1939年
25.新文化运动主要“新”在C
A.宣传民主共和思想B.以“民主”和“科学”为口号
C.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D.采用白话文的形式
26.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的爱国运动,其“彻底性”是(A)
A.指斗争的坚决性B.指无产阶级的参与C.指斗争的目标D.指斗争的结果
27.“共争青岛归还,同看国贼罢黜;欢呼学生罢课,庆贺商店关门。”这首打油诗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
A.五四运动B.洋务运动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
28.某历史兴趣小组若要实地考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他们应去(C)
①南京②上海③广州④嘉兴南湖⑤武汉
A.①②B.②⑤C.②④D.③⑤
29.新民主主义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区别是(C)
A.任务不同B.对象不同C.领导阶级不同D.斗争方式不同
30.“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国民革命成功,国民革命成功!齐欢唱,齐欢唱!”这首歌反映的历史是(A)
A.北伐战争B.南昌起义C.五四运动D.红军长征
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材料一: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材料二: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增辟通商口岸等。
材料三: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请回答:
(1)指出三则材料分别是哪三个条约的内容?各与什么战争有关?
(2)发动材料一所引起的战争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材料中最能体现这一目的的条款是什么?
(3)写出材料三条约的签订给中华民族带来的危害。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国近代史不仅是一部反侵略史,也是一部追求近代化的历史。所谓“近代化”是指中国社会由古代封建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变的过程。它包括政治上的民主化,经济上的工业化,以及思想文化上的“西化”。19世纪下半期到20世纪初,中国的近代化在饱受列强欺凌、被迫开放的环境中艰难起步,主要经历了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
材料二:中国的近代化过程,也是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之路的过程。这一过程由学习西方的军事器物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由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双重挤压,近代中国各种政治力量追求近代化的脚步显得急促而又悲壮,却一刻也未曾停留,走过了自强,变法和革命的历程,经历了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的变革。
请回答:
(1)19世纪下半期到20世纪初,中国的近代化在经济、政治两大领域的开启性事件各是什么?请各用一句话概括它们对中国近代化所产生的积极作用。
(2)材料二中“近代中国各种政治力量追求近代化”。你认为主要指哪些政治派别?
(3)请归纳中国近代化探索过程的特点。回首近代化历程,你有何感悟?
3.材料一: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
材料二:“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请回答:
(1)上述材料出自中国近代史上哪次运动?
(2)该运动的性质是怎样的?上述材料中的哪句话能体现这一性质?
(3)如何评价这一历史事件?
(4)我们应该学习青年学生的一种什么精神?
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百万名校真题直接下载!>>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