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中考网
宁波站
快捷导航   宁波中考政策指南   2018宁波中考大事记   历年中考分数线   热门中考资讯   小道消息   历年中考真题及答案   历年中考作文大全   重点高中   返回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中考宁波站 > 中考备考 > 中考复习 > 正文

2014年中考手册文言诗文课内篇目和默写篇目梳理(3)

来源:家长帮社区    作者:你想知道的事    2014-04-29 22:10:14

说两句


  •   12、《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主题】此诗抒写清晨游寺后禅院的观感,以凝炼简洁的笔触描写了一个景物独特、幽深寂静的境界,抒发的是作者忘却世俗、寄情山水的隐逸胸怀。
      【赏析】曲径幽静,花木掩映,天光、山色、澄波,不仅使鸟儿欢悦,而且令人杂念顿消。中间四句不仅写出环境的极静极美,而且体现出诗人内心的旨趣,富有言外之意。

      13、《过零丁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主题】诗人以饱含血泪的语言和悲愤壮烈的情怀,借自己的身世浮沉引出对山河破碎的忧愤之情,表达了宁死不屈的崇高气节和舍生取义、留名青史的生死观和价值观。
      【名句赏析】“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风飘絮”比喻无可挽回的败局,“雨打萍”三字是文天祥政治生涯的写照。这一联用凄凉的自然景象喻国事的衰微,极深切地表现了他的哀恸,把自己的命运和国家的前途紧紧的联系在一起。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以磅礴的气势、高亢的情调收束全篇,表现出他的民族气节和舍身取义的生死观。

      14、《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主题】写出猎之行,抒兴国安邦之志。融叙事、言志、用典为一体,成豪放风格,从行动和心理上表现了作者宝刀未老、志在千里的英风与豪气。
      【赏析】首三句直出会猎题意,次写围猎时的装束和盛况,然后转写自己的感想:决心亲自射杀猛虎,答谢全城军民的深情厚意。下片叙述猎后的开怀畅饮,并以魏尚自比,希望能够承担卫国守边的重任。结尾直抒胸臆,抒发杀敌报国的豪情。

      15、《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主题】全词巧妙地把飘泊异乡的落魄感受,同怀恋意中人的缠绵情思融为一体,表现了主人公的坚毅性格与执着的态度,成功地刻画了一个志诚男子的形象。
      【赏析】此词上片写登高望远所引起的无尽离愁,以迷离的景物描写渲染出凄楚悲凉的气氛;下片写主人公为消释离愁决意痛饮狂歌,但强颜为欢终觉无味,最后以健笔写柔情,自誓甘愿为思念伊人而日渐消瘦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两句,以健笔写柔情,自誓甘愿为思念伊人而日渐消瘦与憔悴,表现了主人公的坚毅性格与执着的态度,词境也因此得以升华。

      16、《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主题】小词借宿酒醒后询问花事的描写,曲折委婉地表达了词人的惜花伤春之情,语言清新,词意隽永。
      【名句赏析】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知否叠用既是对侍女的反诘,也像自言自语,写出伤春惜花的复杂神情口吻;“应是”表明词人对窗外景象的推测与判断;“绿肥红瘦”是“绿”代替叶,“红”代替花,是两种颜色对比;“肥”形容雨后叶子因水分充足而茂盛肥大,“瘦”形容雨后的花朵因不堪雨打而凋谢稀少,是两种状态的对比,色彩鲜明,形象生动地表明春天渐渐消逝,绿叶成荫的盛夏即将来临,表达了词人的惜花伤春之情,语言清新,词意隽永。

      17、《题都城南庄》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主题及赏析】用“人面”、“桃花”为线索,设置“寻春遇艳”
      “重寻不遇”两个场景,通过“去年”和“今日”同时同地同景而“人不同”的映照对比,把诗人因这两次不同的遇合而产生的感慨,回环往复、曲折尽致地表达了出来,抒发了偶遇美好的人事物后又失去的怅惘之情。表现唐人含蓄委婉,惯以抒情诗人的眼光、感情来感受生活情事的特点。

      18、《诉衷情》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主题】词中把自己当年为恢复中原、报效祖国而参军的往事,和如今壮志未酬却已年老体衰的现状做对比,突出了作者晚年悲愤不已,不忘国事的愁苦心情。
      【赏析】善用典故,巧用对比抒情。后三句“谁料”感叹被迫退隐,“心在天山,身老沧州”用薛仁贵三箭定天山的典故,既照应“万里”“梁州”,暗指北定中原之志,又通过自身的遭遇反映现实和理想的矛盾,抒发壮志未酬,不忘国事的悲愤,以及对朝廷屈辱投降的愤慨。

      19、《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主题】这首词,通过“少年”、“而今”,无愁、有愁的对比,表现了他受压抑
      排挤、报国无门的痛苦,是对南宋统治集团的讽刺和不满。
      【赏析】词上片回忆少年时不知愁,喜欢上高楼凭栏远眺。词下片表现自己阅历渐深,对愁有了真切体验。“而今识尽愁滋味”的“尽”包含许多由一腔忠愤报国无门引发的复杂感受,情感在此发生转折。“欲说还休”与上片的“爱上层楼”巧妙呼应,而且“欲说还休”重复出现,总结了上句中的“识尽愁滋味”,更用叠句渲染了“有苦无处诉”的气氛,充分的表达出了作者的愁绪之深。在艺术手法上“少年”是宾,“而今”是主,以昔衬今,以有写无,以无写有,写作手法也很巧妙,突出渲染一个“愁”字,并以此为线索层层铺展,感情真挚委婉,言浅而意深。

       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百万名校真题直接下载!>>点击查看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中考网微信
      ID:zhongkao_com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高考网微信
      ID:www_gaokao_com

    热门推荐

    热门专题

    • 2023中考真题答案专题
    • 2023年全国各省市中考作文题目汇总
    • 2023中考查分时间专题

    [2023中考]逐梦前行 未来可期!2023中考特别策划

    [2023中考]2023中考分数线专题

    中考报考

    中考资讯

    中考政策

    志愿填报

    中考体育

    中招计划

    中考分数线

    中考备考

    中考真题

    中考模拟

    中考说明

    中考作文

    中考复习

    初中资源

    初中语文

    初中数学

    初中英语

    初中物理

    初中化学

    中学百科

    重点高中

    宁波中学

    效实中学

    鄞州中学

    兴宁中学

    镇海中学

    北仑中学

    初中试题库

    期中试题

    期末试题

    月考试题

    单元测试

    模拟试题

    中考压轴题

    工具大全

    中考报考时间

    中考分数线

    中考成绩查询

    中考满分作文

    中考志愿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