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中考网
宁波站
快捷导航   宁波中考政策指南   2018宁波中考大事记   历年中考分数线   热门中考资讯   小道消息   历年中考真题及答案   历年中考作文大全   重点高中   返回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中考宁波站 > 中考备考 > 中考真题 > 中考试题点评 > 正文

2012宁波中考语文试题点评 稳中有新

来源:中考网    作者:叶子静    2012-06-15 12:44:27

说两句

  •   今年中考语文试题总体延续了往年的风格,题量、题型、难易度要求保持相对稳定性。但是稳中有新,整卷语料选材大多数与“书”相关,语文本色鲜明,重视培养学生语文基本素养,成为今年试题的一大亮色。

      一、紧扣考纲,立足基础。

      试题在基础部分考查内容上遵循《考试说明》要求。字词、标点符号、语病修改、古诗文积累等基础题目考查分值16分,试题设计相对容易。文言文考查到的实词、虚词以及词法特点也是学生务必掌握的。

      今年“名著阅读”试题设计以插图形式切入,有新鲜感。既有利于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又有利于减轻学生负担。它的导向性是积极的,它有意识地“拨正”名著阅读指向。

      二、注重应用,寻求变化。

      试题既注重考查语文基础知识,又注重语文的应用性和实践性。例如,积累运用部分,基础题目大多放在具体语境中来考查。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第3题中修改病句,病因完全不典型,如果学生一味刻舟求剑,则会把简单题当作难题来做。

      关于“综合性学习”试题,相比去年开放性强的特点,今年题目有一定的限制,侧重考查学生在语文情景和语文实践中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

      三、拓展空间,关注思维。

      今年现代文阅读材料特别引人注目,明显不同于往年:一是两篇材料都与阅读相关,在话题上保持一致;二是第二篇阅读材料《今天,我们怎样阅读》不是独立的文章,而是几则信息的组合,既拓展了中考阅读空间,又具有实效性,对学生学语文、用语文启示颇多。

      对第一篇文学作品阅读的检测,还是保留了考查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文本的能力。试题既强调情感体验,又关注思维能力,难度适宜。

      四、贴近生活,抒写真情。

      今年作文试题《你是我的一本书》,虽是命题作文,但有创意,运用比喻的形式使文章意蕴丰富。作文命题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学生有事可叙,有情可抒。旨在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热爱生活,更要思考生活。学生应该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用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看待身边的人和事,写出真情实感。该题目有利于优秀作文脱颖而出。

      依标扣本 关注发展

      不仅注重考查“四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而且注重考查学生的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试卷内容覆盖全面,难易程度适中,保持了近几年命题思路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一、体现基础。试卷考查内容涵盖《新课程标准》涉及的核心内容,许多试题源于课本和生活素材,内容丰富,情景创设略加改编,能让学生感到有熟悉的文化背景和生活经历。如选择题(4)、(5)、(10)、(12),填空题(15),解答题(22)、(24)等,将生活实际进行数学抽象与再创造,展示了数学丰富多彩的内涵和广泛的应用价值,有效地考查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稳中求新。试卷中出现了很多原创题,有利于引导今后的教学避免题海战术,更多关注课程标准,打好扎实基础,多经历一些“再发现”和“再创造”的过程。如解答题(25)把“动手操作”题型和“新定义”题型相结合,进行了新的尝试;如选择题(11)、(12),在原题上进行了改编、创新,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中要求的“用数学”的理念。

      三、关注发展。试卷注重知识的延伸和发展,为后续学习高一级数学知识作了基础和能力的铺垫,试卷中多处体现了这种衔接。如填空题(18)以动点引起圆的变化为背景,考查运动变化的观念和临界点的数学思想;压轴题(26)将二次函数图像、一次函数图像和圆结合在一起,揭示了解析几何最本质的知识坐标、曲线方程,几何问题代数化等。

      四、立足选拔。最后的几个解答题中都设计多个小问题,入口较宽,层次递进,坡度明显,增强了试题的区分度。特别是加大了压轴题第3小题的难度,较好地区分学生的数学素养和思维能力,有利于各级各类学校选拔。中考数学试卷体现了学科特点和考试效能,同时依然倡导在教学活动中应全面贯彻“抓本扣标”的理念,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数学的思维深度和应用意识,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试题新颖灵活,贴近社会生活,立足宁波特色,渗透学科思想性、人文性、综合性、生活性、社会性等新课程理念。试卷整体难易度与去年相当,无偏题怪题。呈现以下特点:

      一、立足家乡,充满乡土气息。

      我市中考社会政治试题一直都注重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变化,激发学生关注家乡、热爱家乡的热情,充满浓郁的宁波乡土气息,今年的试题也不例外。

      选择题的第9题和14题选用的材料都与宁波有关;非选择题的第17题选用了宁波三江口的位置图及相关文字说明和今年4月份的“宁波帮大会”的相关资料,设计了“甬江的大致流向及采用的定向法、创立宁波大学的人物、召开这次大会的意义。”

      二、紧扣教材,关注热点话题。

      热点时政既是社会政治学科的生命力所在,也是每年中考决不回避的重点。整份试卷考查的有4、5、8、15、16、20、21、22,涉及的热点有“《校车安全管理条例》、最美女教师张丽莉、新修订的《刑事诉讼法》、黄岩岛事件、上海浦东机场乘客拦机维权事件、文化体制改革、PM2.5”等热点。

      既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也考查学生对时事与教材知识的整合能力,着重考查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理解和灵活运用能力。

      三、题目呈现方式灵活新颖,图片增多。

      试题的呈现上,图片明显增多,整份试卷有10幅图片,对学生读图和分析图表的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总的来说,虽无偏题怪题,但要取得高分并不容易。

      试题总体难度比去年有所增加

      稳中求变 立足基础 注重能力

      试卷注重语言的交际性、实践性、时代性和开放性,语篇选材广泛、材料新颖、语言通俗、难易适中,注重考查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是一份信度高、效度好的中考英语试卷。具体特点如下:

      一、立足基础,关注语言的基本技能和社会热点。

      命题立足基础,语言材料难易度与教材相当,话题内容贴近学生生活,有时代气息,如“最美老师张丽莉”、“篮球明星林书豪”,在特定情境中考查学生基础语言知识的运用。单项填空题关注对基本语法、交际用语、固定搭配、句式结构等基础知识的考查,强调语言在语境中的运用;单词拼写考查学生上下文语境的理解能力和对句子的阅读能力。所涉及词汇均属最基本词汇。

      二、强化语用,凸显语篇阅读效能和价值取向。

      完形填空、阅读理解和词语填空题关注学生对语篇综合运用和理解能力,考查学生获得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关注试题所选文本的价值取向,所选文本对学生具有积极思想情感的启迪功能,如今年的完形填空题是一篇记叙文,讲述的是同龄人之间的友情和关爱,答题过程即是一个语言运用能力的考查过程,也是一次对考生的思想教育过程。阅读理解题材多样,包含记叙文、说明文、科普类等方面文章,以考查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学生对各类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多种文体的理解能力,体现了评价的全面性、多样性和科学性。

      三、整体设计,体现灵活开放。

      试卷整体设计合理,难易适中,有梯度和层次感,并在全面考查学生运用语言能力的基础上,增加了开放度,给学生提供一个创造性地运用语言的平台,这也是本卷的一大亮点。如试题中的书面表达题要求学生介绍小组学习(Group Work)这一英语课堂中重要的学习方式并对此发表自己的看法。话题贴近学生生活体验,使学生有话可说,彰显了英语学科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课程性质,对今后的英语教学起到了很好的导向作用。

      立足家乡 充满浓郁的乡土气息

      今年中考科学试题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教学要求,回归教材,立足基础,引导学生更加关注教材和学科素养。试题总体难度比去年有所增加,但梯度明显,知识点分布合理,很好地考查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运用能力。

      一、提高了对化学部分和生物的要求。如试卷的29题氧化物和单质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的推断题,36题的化学计算,需要充分理解题目所涉及的化学情景,考查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试卷的23题、24题、30题以及34题都需要学生对生物基本知识点的透切理解上得有应用能力。

      二、增加了阅读量,提高了对信息的选取能力。如20题、30题、31题、32题用较多的文字展现问题的情境,需要学生在充分理解题意基础上选择有效的信息进行解题。

      三、加强了对图表题的答题要求。如20题,26题以及37题都是用直角坐标来展现信息,并运用直角坐标图来解答,比较灵活,考查要求高。

      四、贴近生活,关注热点。如27题展现的是以我国自行设计和研制的载人潜水器“蛟龙号”的问题情境,体现试题较强的时代感。

      五、考查的知识源于书本又略高于书本。如17题金星的“满月月相”,需要学生从书本中的月球的满月月相应用到金星。

      启示:跳出“题海”,远离“怪”、“难”、“偏”题,回归课堂,回归课本,重视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科学、技术与社会息息相关,要关注社会热点,关注发生在我们身边的重大事件,重视对实验过程的体验,尊重实验事实,做好实验数据记录和分析,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和环保意识。要做科学探究活动的亲身参与者,而不是一个旁观者,将进行科学探究与学习科学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全面提高科学素养。

       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百万名校真题直接下载!>>点击查看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中考网微信
      ID:zhongkao_com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高考网微信
      ID:www_gaokao_com

    热门推荐

    热门专题

    • 2023中考真题答案专题
    • 2023年全国各省市中考作文题目汇总
    • 2023中考查分时间专题

    [2023中考]逐梦前行 未来可期!2023中考特别策划

    [2023中考]2023中考分数线专题

    中考报考

    中考资讯

    中考政策

    志愿填报

    中考体育

    中招计划

    中考分数线

    中考备考

    中考真题

    中考模拟

    中考说明

    中考作文

    中考复习

    初中资源

    初中语文

    初中数学

    初中英语

    初中物理

    初中化学

    中学百科

    重点高中

    宁波中学

    效实中学

    鄞州中学

    兴宁中学

    镇海中学

    北仑中学

    初中试题库

    期中试题

    期末试题

    月考试题

    单元测试

    模拟试题

    中考压轴题

    工具大全

    中考报考时间

    中考分数线

    中考成绩查询

    中考满分作文

    中考志愿填报